WFU

2020年6月21日 星期日

寧願吃掉也不願分離的包子媽媽—談華人融合的母子關係



「包子(Bao)」是2018年由加拿大華裔導演Domee Shi所編導的皮克斯動畫短片,於超人特攻隊2動畫電影的前導片播放。故事以一位母親手做包子的場景開始,而後包子變成一位有行動、反應的小孩子,透過母親與包子的互動,隱喻華人的親子關係。原片長有8分鐘左右,而目前官方剪輯的影片為4分鐘,但精華的互動片段仍都保留在影片中。

父親的離開與母子的同盟


父親的存在,在包子這部片子裡,像是神出鬼沒的男配角。片頭開始,父親吃飽就出門了,直到最後包子離開後再次出現,片尾時,全家人終於一起坐在餐桌上,父親看似同在,但仍側身而沒有正面投入親子的互動,這是華人家庭的寫照,家庭中彷彿只有母子(親子)的連結,父親以一種沒有存在感的存在,默默地離開、默默地出現,在與不在之間好像沒有差異。家庭系統為了平衡,母親的關注自然流動到孩子身上,包子活了起來,讓母親的失落(父親離開)重新有了補償,形成一種不得不然的同盟關係,緊密結合。

母親的照顧卻加速孩子的離開


以包子容易變形、塌陷的現象,並且隨時需要母親修整,或是需要母親幫助擋球的處境,呈現了母親心中孩子脆弱、且沒有能力的形象,而這樣的心理形象,可能是因應母親認為--自己的任務就是要保護與照顧孩子--而產生的。家庭系統中的每個成員都需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全職媽媽可努力的場域,經常會自然聚焦在家庭照顧中。而豐富的餐桌則是傳統華人母親最常展現照顧的方式之一,提供生活上的滿足,即使滿桌子的菜早已超過包子一人可以吃的食量。而且當孩子因為打球被阻擋、或是準備與朋友外出而沒有吃掉飯菜時,母親所呈現出的委屈和沮喪,似乎也反映了孩子若是拒絕了母親的照顧,就等於不接納母親的愛,但如果接受了母親的照顧,似乎又壓抑了自己的需求(打球、交朋友)。此時母親的照顧可能會形成一種推力,讓孩子為了逃離這種過度保護、諸多限制的照顧而往家庭外發展,以企圖拓展一種可以尋求獨立、照顧自己的空間。

孩子死亡的心理狀態


母親一口將包子吃了,是這短片中大家熱烈討論的焦點。顯見母子的分離,引起母親多大的焦慮,乃至於寧可讓孩子死去也要維持兩人融合(包子在母親肚子裡)的狀態。現實生活中,母子的融合,並不會殺死生活中的孩子,但會使孩子的心理狀態失去活力,無法有自主的意識,就好像死掉一樣。您是否看過有一種孩子(甚至是成人),不論是讀書或是做事都有一定的成就表現,也算是認真負責,但每次當詢問他的意見,他都說「不知道」、「都可以」、「還好」這類的反應,生活平淡無奇,不會特別開心,但也不會特別難過,當進一步了解其過往的生命經驗,常會發現這一類的孩子,通常很習慣聽從父母,尤其是母親的要求,不太有自己的意見,最常做的就是配合與回應母親的期待,因此並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渴望與能量該從何而來,也不知道自己該去哪裡,因為當這樣的「乖孩子」從小努力的把父母的期待當做自己的期待時,他內在的自我早已萎縮乾涸地好像不存在一樣。

夫妻關係無法連結的處境


我在觀影時,一直思考,此時父親究竟在哪裡?為何沒有辦法拉住母親一把。然而,當母親吃掉包子,父親返家,在房門口看見悲傷的母親獨坐在床沿落淚時,也只是默默地看了一眼,並沒有出現安慰母親的行動,這讓我想到,或許母親對包子之所以無法放手,更深層乃是反映出系統中夫妻無法連結的處境。家庭系統中,夫妻次系統,很重要的是彼此情感上的連結,在基本的關係上能互相關愛、支持、遇到痛苦時則能互相撫慰、彼此陪伴。而共親職(共同成為父母)這件事則是夫妻在愛的基礎上,共同照顧子女的衍生功能。但是,在華人家庭中,或許傳宗接代的重要性,以及母以子為貴的權力流動,彷彿照顧好小孩(尤其是兒子),反而能使女性得到更多肯定與更高的權力地位,使得親子連結往往取代了夫妻的連結而成為女性在家庭中更在意的部分。

關係的修復仍然停留在親子次系統中


當包子以成人之姿返家時,緩緩走入房內,與母親緊緊相依,而父親站在房外,緩緩關上房門,從背影看到母子的親密感,對照出父親的疏離感。家庭系統中,夫妻系統的穩定,可幫助親子次系統的成熟與適度的分離。意即當父母能彼此支持、互相照顧時,子女無需擔負照顧父/母的責任,而能安穩地接受照顧,並且在個體足夠成熟時,離開父母而獨立生活。華人文化中,強調男主外女主內的角色分工,以及男性面對關係必須剛強不流露情感的角色形塑,都使男性難以停留在家庭中,以及較難與家人連結。即使包子重新返家,試圖修復親子關係,但也僅限於與母親之間,父親仍然沒有加入。

衍生的婆媳議題蠢蠢欲動


母子的過度緊密,除了使孩子難以獨立之外,最後一幕,包子坐在金髮女友和母親的中間,隱隱透露著未來包子必須兼顧兩方的為難位置。再者,若包子無法放下對母親的關注,使得回應母親的需求,持續多於對女友的照顧時,婆媳議題似乎就像是尚未引爆的火山,在家庭動力的檯面下蠢蠢欲動。當包子與女友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時,與母親緊密的連結,是否可能是下一代家庭的父親缺席的原因之一呢?有個很常聽見的問題是:「我和你母親掉進海裡時,你會先救誰」?這反映了妻子似乎總是得和婆婆競爭先生的關注、照顧、與其他各種資源。當妻子無法得到充分的關注、在夫妻關係中感受到失落,夫妻次系統再次失衡,而親子次系統過於緊密的連結,將會如此代代相傳。

當事人的覺醒能停止代代相傳的親子模式


華人的親子關係如此地黏膩難解,使得包子這部短片原本想要傳達溫馨的家庭互動,卻無意間變成家庭驚悚片。若現在的您,正是包子,或是包子的女友,想要跳脫出這樣代代相傳的模式中,很重要的是您--當事人的覺醒與意識。人在家庭系統中,常常會有種「萬般不由人」的感受,這其實是家庭動力使得每一個在家庭中的成員,會不自覺地隨著其他人的行為而無意識的產生反應,這會使得原本不想要變成綁住孩子的父母,還是會做出這樣的行動。唯有意識到,自己在夫/妻關係中,所經驗到的失落、不滿足,不再忽略這些情緒,也避免轉由要求子女滿足自己的期待來彌補夫妻關係的不足,如此,才有機會重新看見,夫妻互動中所面臨的困難,也不致於,需要靠子女的融合來拯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