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擷取自獨立評論 家園。風 專欄網頁
這一篇當中的文章集錦,來自我在獨立評論所開設的專欄--「家園。風」。非常感謝獨立評論頻道的總監,給我的邀請,並且讓我有機會從母親和諮商心理師的角度,談家庭關係、親子教養的相關時事議題。
受邀時,一直思考著要如何給這個專欄命名。學習家族治療大約有20年左右了吧~對家庭的理解隨著自己建立家庭、接觸不同家庭而逐漸有所轉變。此刻的我,若要談一個家庭,會想起家庭的故事,有其起、承、轉、合。
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發展的脈絡,因此若以家園比喻一個家庭有形與無形的空間,那麼吹過的風,是微風、暴風、抑或是陣風都可能帶給這片家園不同的經驗和影響,而留下來的,又會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我想以此來傳達,家庭有自己的生命力,展現出不同的風情。
而命名過程,是孩子提供了「風」這個意象,我覺得很雀躍。親子透過腦力激盪,一起分享對於家的觀點與看法,而我們也確實在生活中,共同創建這個家,經營這個家,給予我們的家園,帶來不同的風貌。
接下來您可從有興趣的分類主題裡,找到相對應的文章:
中小學教育
新北市國中割頸案:教育現場的重大挫折,如何培養孩子更大的承受力?
學測考不好,都怪108課綱?探索歷程與考試成績背後的矛盾焦慮
親子關係
失控的「孫安佐們」:家庭關係的愛恨糾葛,是系統共構而非一個人的錯
孩子為誰而學習?急著填滿作息表的父母,請停下來想想自己的需求
當那些年被要求噤聲的孩子變成父母:看見歷史,是為了看見身上不明傷痕的源頭
「我的孩子適應了嗎?」心理師:面對銜接壓力,父母可以成為穩定的後盾
高材生自殺事件背後:要孩子提升「挫折忍受力」前,父母和社會能否先允許不完美?
心理健康
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需要的是真實人生:心理師告訴你心理治療和扭曲課程的三個最大差異
世界心理健康日:從「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看見工作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當疾病走進一個家......從病患到照顧者:我們的關係如何被牽動?
世界心理健康日:接納脆弱、洗除汙名,打造一個可以承接傷痛與挫折的社會
一個失控的行為,背後是一個失去平衡的系統:從成大醫院體外循環師案件說起
為什麼通訊心理諮商這麼難?疫情中「看得到卻得不到」的心理服務
人際關係
婚姻中的磨合,不只在洗碗:一場家務爭議背後的性別建構與內在投射
心理師看「在車上」:關係中的失落,能找回的是對方,還是自己?
性別
從諾貝爾獎得主到「拒絕同理受性侵女兒」的母親:艾莉絲孟若的抉擇與代價
枕邊的陌生人:黃子佼事件,孟耿如「被炎上」背後犯罪者伴侶的震驚與受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