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11月22日 星期日

家園。風 專欄 @獨立評論



圖片擷取自獨立評論 家園。風 專欄網頁


這一篇當中的文章集錦,來自我在獨立評論所開設的專欄--「家園。風」。非常感謝獨立評論頻道的總監,給我的邀請,並且讓我有機會從母親和諮商心理師的角度,談家庭關係、親子教養的相關時事議題。

受邀時,一直思考著要如何給這個專欄命名。學習家族治療大約有20年左右了吧~對家庭的理解隨著自己建立家庭、接觸不同家庭而逐漸有所轉變。此刻的我,若要談一個家庭,會想起家庭的故事,有其起、承、轉、合。

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發展的脈絡,因此若以家園比喻一個家庭有形與無形的空間,那麼吹過的風,是微風、暴風、抑或是陣風都可能帶給這片家園不同的經驗和影響,而留下來的,又會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我想以此來傳達,家庭有自己的生命力,展現出不同的風情。

而命名過程,是孩子提供了「風」這個意象,我覺得很雀躍。親子透過腦力激盪,一起分享對於家的觀點與看法,而我們也確實在生活中,共同創建這個家,經營這個家,給予我們的家園,帶來不同的風貌。

接下來您可從有興趣的分類主題裡,找到相對應的文章:


中小學教育



新北市國中割頸案:教育現場的重大挫折,如何培養孩子更大的承受力?

豐原高中生之死,揭開校園中以「管教」之名包裹的霸凌與歧視

等待果陀的學測生們,需要跨越的是大考,還是不確定的未來?

從中一中音樂課的師生衝突反思:我們想把孩子帶往哪裡去?

學測考不好,都怪108課綱?探索歷程與考試成績背後的矛盾焦慮

想成為一位諮商心理師嗎?你可能需要想想這些事

大學不是學習的終點:即使繞了一大圈,人生也不會有白走的路



親子關係



孩子為誰而學習?急著填滿作息表的父母,請停下來想想自己的需求

做夢需要勇氣?還是得在現實中慢慢孵育?

我不知道這樣做,會成為一個「壞媽媽」

當那些年被要求噤聲的孩子變成父母:看見歷史,是為了看見身上不明傷痕的源頭

當愛情逝去,愛的結晶該怎麼辦?談離婚後的監護權之爭

父親樣貌有許多種,但為何值得被慶祝的父親好像只有一種?

「我的孩子適應了嗎?」心理師:面對銜接壓力,父母可以成為穩定的後盾

母親節的感觸:母職與生涯能否不再是單向的犧牲與失去?

高材生自殺事件背後:要孩子提升「挫折忍受力」前,父母和社會能否先允許不完美?

孩子停課在家,父母怎麼安頓焦慮?諮商心理師的四個建議

國際不打小孩日:真的好生氣的父母,可以怎麼辦?

方便和安全,你選哪一個?意外之後,與孩子一起落實安全意識

民法成年下修到18歲,父母們準備好放手了嗎?

民法成年下修後,父母也該跟著讓心態長大

「我不知道我怎麼了?」情緒教育需要父母和孩子從小做起



心理健康



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為何助人專業者罵爆,民眾卻肯買單?

當疾病走進一個家......從病患到照顧者:我們的關係如何被牽動?

世界心理健康日:接納脆弱、洗除汙名,打造一個可以承接傷痛與挫折的社會

心理師看「女傭浮生錄」:別讓暴力在家庭中代代延續

照顧者也需要被關懷!談醫護人員的職場心理健康照護現況

你諮商了嗎?談「醫事人員covid-19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一個失控的行為,背後是一個失去平衡的系統:從成大醫院體外循環師案件說起

你允許自己無所事事嗎?突然多出的時光,讓我們練習突破慣性

為什麼通訊心理諮商這麼難?疫情中「看得到卻得不到」的心理服務



人際關係



大S與汪小菲的離婚風波:從夢幻結合走向現實崩解的伴侶關係

心理師看「在車上」:關係中的失落,能找回的是對方,還是自己?

妳值得好好活著:勇敢拒絕親密關係中的傷害



醫病關係






性別



枕邊的陌生人:黃子佼事件,孟耿如「被炎上」背後犯罪者伴侶的震驚與受創

真正的MeToo不是要「逼加害者去死」而是為了重新建構平等安全的互動關係

台版MeToo?性騷擾和性侵害無關黨派,而是權勢壓迫

從「茶金」看見女人揮灑出的一片天

與其當個被束縛的女神,我更想成為一個自由的女人

寫在母親節之後:媽媽,你值得好好做自己!

一個女人的「孤味」:那些孤單的片刻,讓林秀英陪妳一起承受



藝文



萬芳30,你的30:一場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演唱會



閱讀更多:姝蓉在獨立評論@天下的投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