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9月29日 星期四

離婚決策中的親職思考 專題





作者:陳姝蓉
 

每一對伴侶結婚的時候,想的是共創美好的未來。但越來越多的夫妻卻無法攜子之手、與子偕老。當婚姻窮途末路,離婚成了兩人不得不的選擇時,孩子往往是最沒有權力、卻最容易受影響的家庭成員。在此專題中,想要談談離婚決策過程中,孩子的經驗、處境,以及如何和孩子談父母即將離婚的這件事,以減少大人的愛恨情仇對於孩子的衝擊與影響,雖然當不成夫妻,但仍是孩子們的父與母。


我們要離婚了-當父母決定分手時,請告訴孩子

與孩子談離婚的繪本故事

[家園。風 專欄] 當愛情逝去,愛的結晶該怎麼辦?談離婚後的監護權之爭

[獨立評論@天下 投書] 從通姦除罪化談起,外遇到底如何影響一個家?



推薦影片:


由臺灣父親權益協會 參與鏡電視拍攝的兩支「探討擅帶、阻擾探視與親子離間議題」短紀錄片


家的進行式:離婚父母篇(請點擊文字跳轉連結)

家的進行式:離婚孩子篇(請點擊文字跳轉連結)



推薦其他作者文章:



「玫瑰之戰」嘎然而止的童年:談離婚親權爭奪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婚姻故事」也是離婚故事:與另一半對簿公堂前,請先想想

面對離婚砲火,保護孩子不被犧牲的四個步驟

別讓孩子成為親權爭奪中的最大輸家



演講邀約請點擊此連結







壓力與憂鬱專題:現代文明病該怎麼辦?



 

作者:陳姝蓉


關於自我檢測:透過數據提升自我覺察


壓力自我檢測工具:生活壓力事件量表

憂鬱自我檢測工具:憂鬱量表(董氏基金會)



關於壓力與如何調節壓力



認識「壓力」--你知道壓力經常無聲無息地就來到你身上嗎?

自我覺察--練習關注自己的身心變化

動起來--你知道運動也可以紓壓嗎?

從情緒和認知調節來因應壓力



關於憂鬱與治療策略



憂鬱與我--從圖文書認識罹患憂鬱症的經驗並學習與之共處

如果憂鬱了,就好好地接受治療吧

使用「心理諮商」幫助你面對壓力、調節情緒

[家園。風 專欄] 你諮商了嗎?談「醫事人員covid-19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介紹諮商能做什麼...



社會支持



[家園。風 專欄] 世界心理健康日:接納脆弱、洗除汙名,打造一個可以承接傷痛與挫折的社會



演講邀約請點擊此連結





2022年9月11日 星期日

好好上學去--用繪本故事陪伴孩子適應上學生活



Copyright: uximetcpavel


作者:陳姝蓉


前陣子有機會和一群小一新生家長談談幼小銜接,準備過程,發現一些很不錯的繪本,分別可以從孩子上學的不同適應面向,陪孩子擴充對於上學情境的想像和理解,並且有機會與孩子談談及將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和故事中的主角,相同或者不同的情緒。

在另外一篇運用繪本和孩子談離婚的文章中,曾比較詳細的說明為何繪本對於學齡前期、或是低年級的孩子,有所幫助。主要是這個年齡層的孩子對於現實的理解比較片段,侷限於眼前所見的事物,對於沒有經歷過的情境,容易出現不切實際的想像,進而可能產生過多的擔心、焦慮或害怕。而繪本經常能將這些情緒具體化,幫助孩子能以眼前所見的故事,將自己模糊的焦慮感,加以表達,幫助身邊的成人得以理解孩子的經驗,使繪本成為孩子與成人的溝通橋樑。

由於現在許多孩子第一次的上學經驗是幼稚園,因此此篇文章所選取的繪本,也適用於即將上幼稚園,以及要從幼稚園轉銜到小學的孩子。


與分離有關的主題



   
這是一本韓國的繪本,與台灣相似,主要育兒的族群是母親,因此以孩子與媽媽分離之後,一邊想念媽媽,記得媽媽提醒的話語,知道自己只要再等等,就能見到媽媽。於此同時,也能一邊探索新的環境、認識新的朋友。彷彿媽媽的話,以及相信媽媽會再出現,是孩子存在新環境的一股內在支持力量。我很喜歡書中使用大量溫暖柔和的色調,以及不同的動物角色,幫助孩子感覺到被包圍、陪伴。而最後跟媽媽一起牽著手走的背影,我想應該是讓孩子們能感覺到安心的吧。


這也是一本韓國的繪本,但與前一本不同,不只有孩子的想法,媽媽的想法也加入其中。打開繪本,左邊是媽媽上班的情境和心情,右邊則是孩子在學校的狀態。時間前進著,雖然媽媽和孩子在兩個不同的空間,但卻掛記得對方,心中有彼此。想到媽媽也會惦記自己,或許也是一種被愛的感受,而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即使媽媽無法準時下班,但那想要見到孩子的焦急心情,或許也能透過圖片讓孩子理解,最後母女一起在床上各自說著今天發生的事,也是親子之間最歡樂的交流時光。
  

這是義大利的繪本,由兩位心理學家創作,是一系列關於「我做到了」的成長繪本。故事由一個孩子開始述說自己對於上學的恐怖想像,而媽媽則溫柔的回應,安撫孩子對不同情境的擔憂。就在孩子和媽媽的問答之間,媽媽陪著孩子來到學校,透過孩子把學校想成是外太空的探險,而讓擔憂變成一種挑戰,而當放學奔向媽媽的懷抱時,也像是順利完成了厲害的任務,而有了成就感。繪本後半部,還增加了寫給父母的指引,是新手爸媽很有力的輔助資訊喔。


對陌生情境探索的相關主題




查理和蘿拉是兩個英國的小朋友,有一系列生活繪本,同一個主角的不同情境,往往也能幫助孩子產生熟悉感,好像是聽朋友的故事,透過他們的經驗,想像自己要去上學的處境。而這本書正是蘿拉對查理發出疑問「為什麼需要上學」「上學對我有什麼幫助」?其實是蘿拉為自己不想上學的擔心,找了諸多理由。

編排上轉圈圈、歪歪扭扭的圖片與文字,就好像小孩不按牌理出牌的思緒,除了增添樂趣,若您的孩子也是常常突發奇想,可能會覺得終於找到同伴的感覺。經過查理和蘿拉的對話,蘿拉發現上學沒那麼恐怖、還算有趣,而查理也順理成章說:我就知道你會喜歡上學,再次給予妹妹的初體驗肯定與支持。


陶樂蒂第一天上學,不只有自己一個人的經驗,透過陶樂蒂的眼光,讓閱讀的孩子知道,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哭泣的、流鼻涕的、想念家裡寵物的、只想吃午餐的、安靜的、活潑的,各種情境的孩子,都可能出現在學校,除了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每個孩子有差異,一方面能接受自己也有獨特性,出現特殊的狀況也沒關係,另一方面也能對跟自己不同的同學們,產生同理心。


這是一本台灣作者原創繪本,裡面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喜歡上學的原因,幻化成不同的動物,並且對於上學的路上、以及校園生活有著相當奇幻誇張的想像。當孩子變身之後,好像變得更有力量,讓上學變得有趣,充滿幻想的空間,允許孩子在奇想的世界裡,消化自己對於上學的恐懼和不安,克服上學過程的擁色、學校老師的生氣、同學的嘈雜,是很有創意的一本書。

這也是我喜歡繪本的原因,孩子的內在有許多的幻想空間,無法表達,也無法被大人所理解。但若能透過說故事給孩子聽,幫助孩子能自己在圖畫和故事情節中自己轉化這些幻想,或許無法具體衡量孩子從繪本中學習到什麼,但若大人願意相信繪本的力量,也願意允許孩子的想像飛舞,那麼這個過程就可能發生,孩子消化了情緒後,也就比較有機會適應當下的處境。


這本書很特別,主角是「學校」,將建築物擬人化,想像著一群小孩衝進校園之後的情景,因而感覺緊張。很多時候,年紀小的小孩,容易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覺得只有自己如此害怕、如此擔憂,但是當故事將視角放在學校上的時候,孩子會跟著把焦點轉移,進而發現不是只有自己有這樣的情緒,其他人、甚至學校,也會不安、也會對即將到來的事情感覺焦慮。大家都有類似的情緒,會產生普同感、覺得自己不孤單,從而得到安撫。


上學情境的工具書



工具書,顧名思義就是其工具性大於故事性或創造性。然而,以繪本為主的工具書,當然還是相對輕鬆、活潑,容易被孩子理解與接受。這裡與大家分享的兩本工具書,都是日本的繪本,因此某些上學的情境可能跟台灣略有差異,但對於安全的提醒、學校環境適應的基本概念是相同的。


這本書可能對已經上過幼稚園的孩子來說,稍嫌簡單。但我覺得很不錯的是,包括如何使用抹布、掃帚畚箕、各種瓶蓋、以及雨傘的使用等等環境維護、自我照顧的工具,都一並說明了。這也提醒爸媽們,上學不只有讓孩子學習課業的內容,如何透過學校的團體生活,幫助孩子逐步發展成更獨立、有能力照顧自己的個體,是更基礎、重要的目標。


比起物品使用圖鑑,我個人更喜歡生活與安全圖鑑。因為更全面的教導孩子該如何關注自己一個人的情境,像是上學的禮儀、過馬路的安全、在學校吃午餐的規矩,甚至一個人看家要如何注意自己的安全。我自己便有這樣的經驗,在孩子年紀較小時,偶而得讓他們自己在家,不免擔憂。但現在有這樣的工具書,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可能的情境,好像具體而且有了引導的方向,很推薦給爸媽們使用。

上學是每個孩子成長必然會需要適應的歷程,怎麼讓孩子減少對上學的抗拒,提升對上學的正面觀感,而能自然而然地融入學校情境,父母的陪伴、適當以繪本作為輔助,我想可以事半功倍。當然,上述所推薦的繪本,試著以不同的面向做整理,但坊間還有更多相關的繪本,鼓勵父母們能善用圖書館資源,與孩子一起共讀。


活動邀約由此去




2022年9月10日 星期六

青少年憂鬱與自傷自殺專題集結




2022年九月份,應人本教育札記編輯邀請,為青少年自傷自殺專題撰寫家長如何陪伴青少年度過憂鬱的文章,並且錄製一集podcast。回顧執業的歷程,我對憂鬱的青少年並不陌生,也曾經歷不少父母面對自己孩子憂鬱時的不知所措。故想藉此機會,整理過去撰寫與青少年憂鬱,以及自傷自殺議題相關的文章,在此頁面中,提供有需要、以及想要多瞭解的青少年、父母、教師、民眾們能一次閱讀瀏覽。


青少年憂鬱情緒自我檢視表 


請點選標題連結進入量表。此為董氏基金會之線上憂鬱症檢視量表,想要多瞭解自己情緒狀態的青少年,可透過此量表自我檢視,完成後會得到量表之統計分數及相關的回饋與評估意見。


講者/作者:陳姝蓉


Podcast [我人本、我知道] 
#青少年自殺自傷,怎麼了?EP31 我的孩子想自殺,我能怎麼做?feat.陳姝蓉諮商心理師

[udn鳴人堂] 自殺率升因高樓增加?政策無法接住「墜落」的少年才是關鍵

[人本教育札記 399期] 陪孩子走過暗夜幽谷--如何成為成為好好接住孩子的人?

[家園。風 專欄] 「我不知道我怎麼了?」--情緒教育需要父母和孩子從小做起

[家園。風 專欄] 高材生自殺事件背後:要孩子「提高挫折忍受力」之前,父母和社會能否先允許不完美?

[獨立評論@天下 投書] 陽光背後的陰影,你看見了嗎?從三浦春馬的驟逝談起

[獨立評論@天下 投書] 我不懂你,但我愛你--談如何陪伴憂鬱症子女

是叛逆?還是憂鬱? 

如何接住憂鬱墜落的星星?--從情緒調節談青少年自殺防治

憂鬱與我--從圖文書認識罹患憂鬱症的經驗並學習與之共處


以下推薦 人本教育札記399期專題文章 以及 PODCAST訪談


[人本教育札記 399期] 青少年自殺自傷,怎麼了?

Podcast [我人本我知道]

#青少年自殺自傷,怎麼了?EP27 青少年自殺率逐年升高,自殺防治能怎麼做? Feat.張書森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

#青少年自殺自傷,怎麼了?EP28 「以學校為本位」的自殺防治計畫,如何協助學生? Feat. 李佩珊 高雄市左營高中進修部 輔導老師

#青少年自殺自傷,怎麼了?EP29 製作 《青春發言人—自殺專題》的心路歷程 Feat. 鄭淑麗 企編

#青少年自殺自傷,怎麼了?EP30 為自傷青少年撐一把傘 Feat. 陳毓文 台大社工系教授

#青少年自殺自傷,怎麼了?EP32有你,真好! Feat. 陳質采醫師、婷婷好友小歡與小嘉



演講邀約請點擊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