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11月21日 星期日

動起來--你知道運動也可以紓壓嗎?




作者:陳姝蓉


談到壓力因應,就一定得提到運動,因為運動是個全方位紓壓好方法,可以改善壓力所帶來的生理、行為和情緒改變。以下會依序談談運動的好處和影響、啟動運動習慣從調節生活的優先順序開始、以及如何建立運動習慣三部分。


運動的好處和影響:從生理層面、行為層面和心理層面三方面來說~


一、生理層面:

  1. 降低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發生率:可增加心肺活量、降低血中膽固醇、降低血壓、減緩動脈硬化速度、降低血糖等。
  2. 提升體能並增強免疫力: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改善體態、降低罹病機率、延緩身體機能衰退
  3. 預防失智症:活化腦力、減緩智力退化速度。
  4. 預防骨質疏鬆:增加骨密度、減少骨質流失、增強肌力、減少肌肉萎縮。


二、行為層面:
  1. 可提升工作和學習表現:運動可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有助於促進學習過程所需理解、專注與學習的能力。
  2. 改善睡眠狀態:包括減少入睡的時間、減少快速動眼期的時間、增加深層睡眠的時間,以及增加總睡眠時間。
  3. 調節飲食習慣:適度的運動搭配補充蛋白質飲食,可有效抑制飢餓感,避免經常需要透過大吃大喝、或吃甜食來緩解焦慮或緊張的情緒,但卻造成肥胖、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副作用。


三、心理層面
  1. 減輕女性經前症候群症狀:如煩躁不安、易怒等
  2. 舒緩緊張與焦慮:運動可促進大腦分泌腦內啡(endorphin),又稱為快樂因子,可緩解壓力所帶來的緊張、不安甚至疼痛感。持續運動可使腦內啡增加,達到提振情緒、抒發壓力的效果。
  3. 提升自信:每完成一次運動,就可獲得一次對自己行為的回饋。而透過運動改善生理狀態、降低疾病帶來的不適、改變體態、提升工作與學習表現,又可間接提升對生活的滿意度、與自我的成就感。


啟動運動習慣~從調節生活的優先順序開始



壓力狀態,常常從許多面向導致一個人產生壓力感。而壓力影響的層面,又回饋到身、心各方面。運動剛好是可透過一個行動,逐步改變多個面向生活習慣與態度的方法。

壓力經常來自於忙碌的生活,讓我們繼續以美英為例,要上班、又忙於家務的美英,是否有可能排出時間來運動呢?很多時候,會聽到的回答是:「我工作做不完了,不可能去運動」。或是「晚上我得照顧小孩,不可能去運動」。

是的,從是否能「有意識地」停下工作、家務,或者重新調節時間的分配,請伴侶或家人協助自己照顧孩子,而挪出時間來運動,就可能是一大難題。而這往往受到美英如何思考「自我照顧」與「滿足他人期待」之間的平衡、也牽涉到美英時間安排的優先順序、價值觀中看重的事務。

有時你/妳會不會感覺,如果我為自己做點什麼事情,就好像太過自私一樣。然而「自我照顧」常常被疏忽時,「照顧他人」就容易產生一種犧牲或委屈的心情。當自己很少被照顧、休息的需求也難以得到滿足、身體和心理承受過度負荷後,就會崩解。若此時仍擔憂著,該不該多為自己想一下,或者為自己多做一點,是否會遭受他人非議,如此就很難從原有的生活模式中轉換。

有些比較講求效率的人,則認為運動像是玩耍一樣,不那麼正經,應該把時間投注在更有產能(如工作、學習)等事情上,而覺得不需要安排時間做運動。卻忽略了運動是透過身體的動態調節,使全身機能在充分活動後,反而能達到放鬆、安靜的狀態,進而提升工作與學習的效率。

從健康的觀點來思考,規律運動可帶來更有活力、更少疾病、也更能思考的自己,用這樣正向積極的自己面對自己所要照顧的人、以及所需要負擔的工作與學習,反而比較能面對困難和挑戰,承受比較大的負荷。


建立運動習慣



運動習慣需要慢慢地養成,一開始可先透過少量多次的運動體驗,逐步建立333的運動原則,並且透過呼朋引伴增加運動的支持網絡,幫助穩定並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達到健身並且舒壓的效果。

一、少量多次的運動體驗

適合很忙碌、很難安排完整時間外出運動的人,可自己在家,嘗試練習。先從每次5-10分鐘,一天至少三次的運動頻率開始,透過簡單的椅子運動肌力訓練,建立運動的習慣。


二、333運動原則
  1. 333運動原則,指的是一週三次、每次30分鐘、運動完心率可達到130次/每分鐘。這樣的運動頻率和強度,可有效達到前面所提到運動所帶來的好處。
  2. 運動的形式:可以包括有氧運動、肌力訓練、瑜伽或伸展運動。任何一種形式的運動,只要運用333原則,都可達到強健身心的效果,因此可依照個人的體能、需求和容易接觸到的運動形式加以練習。若過去沒有運動習慣的夥伴,會建議先從伸展或強度較低的肌力訓練開始,之後才逐步拉長運動時間與運動強度,避免一下子受傷、或覺得太過困難,反而又增加了挫敗感。
  • 有氧運動:全身性大肌肉的運動,運動時會心跳加快,也就是運動時會消耗氧氣的運動,例如快走、跑步、游泳、騎腳踏車。
  • 肌力訓練:即運動時看起來不動、維持某特定姿勢,例如:深蹲、擴胸運動,以訓練特定部位肌肉的力量,強化平時活動的體能。
  • 瑜伽或伸展運動:以緩慢的呼吸、和緊繃鬆弛的交替練習,幫助達到肌肉和情緒的放鬆、也可增加柔軟度和平衡感。

三、呼朋引伴建立運動支持網絡

一起運動,除了可以提高運動的動機、持續力,也可增加運動過程的樂趣,並且拉近人際距離。壓力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孤單感、缺乏人際支持。

雖然一起運動的夥伴,不一定能幫助個人解決生活或是工作上的問題,但經常感覺有人陪同一起運動,或是在運動場上經常遇到熟悉的夥伴,都會使個人的社會連結感受增加、孤單感降低,而間接降低壓力感受。

朋友常是透過有相同興趣、生活習慣而逐步接近,若能因此而成為互相分享心情、提供情緒支持的親近友人,也可說是運動後的意外驚喜。若無法更熟稔,至少能成為一起運動時互相邀約的支持網絡,都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人際資源。


整體來說,運動是一種全面性改善個人在生理、行為和情緒調節的好方法,當身心各方面都能透過運動調節、穩定的時候,壓力反應的呈現自然也會受到調節而減少,但這個過程並非速效而能讓人從此生活平順,而是透過持續運動調,幫助個人能更有能量、有活力地面對同一個壓力情境,卻不至於產生相同的壓力反應,達到壓力因應的成效。


註:本文是我為「風濕疾病自我管理教育平台」所撰寫,提供作為研究使用,經研究主持人同意,重新編輯後於滋心空間部落格上張貼分享。





延伸閱讀:從情緒和認知調節來因應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