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10月2日 星期日

憂鬱與我--從圖文書認識罹患憂鬱症的經驗並學習與之共處


 

圖片來源:https://tw.123rf.com/profile_irfanfirdaus


作者:陳姝蓉


憂鬱症是什麼?我心情不好,就是罹患憂鬱症了嗎?許多人對於這個情緒性的疾病,常常會有一種一知半解的感覺。但若要去閱讀嚴肅的診斷標準或是教科書,又覺得太過沈重,或難以理解其內容,因而近日搜尋了一些比較容易閱讀的圖文書,以圖像搭配文字,說明什麼是憂鬱,而憂鬱可能對一個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又該如何面對和治療憂鬱症。

圖文書的好處是輕薄短小,不用耗費極大的篇章,但能透過圖像更直覺地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情緒、狀態。或許憂鬱的經驗也是如此,很難用文字具體的傳達,但是看著圖畫裡的憂鬱主角,被理解的感受就能油然而生。


什麼是憂鬱?罹患憂鬱症時該怎麼辦?




如果你想有系統地了解憂鬱症的診斷、症狀、篩檢和治療過程,相當推薦這本工具圖文書。作者整理了詳實而且豐富的醫療知識,但不會太過沈重、複雜。並以小鬱這個角色,將憂鬱症具體、外化,讓讀者一目暸然,並且知道憂鬱症並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而是一種身心失調的表現。

書中以「憂憂子」代表憂鬱情緒,以「小鬱」代表憂鬱症,清楚說明「症狀-憂鬱情緒」和「診斷-憂鬱症」是不同的,幫助讀者認識兩者之間表現的差異。這是相當重要的環節,因為多數民眾對於憂鬱情緒和憂鬱症經常混為一談,除了平時很難正向面對「憂鬱情緒」也害怕憂鬱等於憂鬱症,而迴避不談,錯失治療時機,反而造成更大的身心困擾。

此外,本書也清楚說明輕鬱症、憂鬱症、青少年憂鬱症的差別,以及相關之診斷,包括躁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強迫症等,幫助讀者理解與憂鬱情緒相關的症狀與疾病。

當然,不只有診斷,如何預防憂鬱症發病,對青少年、上班族、家庭主婦等好發族群,都說明了心理保健的方法,以及正確的治療觀點,我覺得是全面認識憂鬱症的入門好書。


這本漫畫的作者本身也曾罹患憂鬱症,除了自身經驗,他同時訪談了其他憂鬱症患者的經驗,已將近20個案例,幫助讀者認識憂鬱症可能產生的不同現象,並在說故事時,提醒相關疾病的誘發因素、症狀及不同的應對與治療模式。

作者以第一人稱,和助手金子兩人的問答,釐清平時對憂鬱症的誤解、困惑,都是很常見的議題,並提出對憂鬱症的各種觀點,幫助讀者對照自己的經驗,建立對憂鬱症更多面向的認識。



當我罹患憂鬱症,那是怎麼一回事?



以下兩本書,作者本身都曾罹患憂鬱症,並且為之所苦。但將這些經驗,公諸於世,我想除了作者自身面對疾病的勇氣,似乎也想要同理正在憂鬱深淵的同伴們,知道彼此有多苦,並且鼓舞彼此,看看遠方,隧道可能有微弱的光,指引著出口。



整本書都只有黑色的線條和文字,時而雜亂時而有序的筆觸,反映了憂鬱症患者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緒困擾。憂鬱讓人感覺沈重,但伊莉莎白始終幽默以對,書中有不少她自娛娛人的說法,或許能讓你在憂鬱中也會心一笑,感覺深深受到同理。

故事順著作者伊莉莎白的生活演變而寫,提到(1)憂鬱症的徵兆、及可能誘發憂鬱的生活壓力,(2)描述憂鬱的經驗,包括情緒改變、思考變得負向、行為也開始混亂。當憂鬱產生時,伊莉莎白談了不少(3)對人際的衝擊,以及自己怎麼誤解朋友想提供協助的行動,導致人際孤立,(4)病情惡化時,可能出現自殺意念。(5)開始求助,嘗試各種民俗療法,並且服藥、接受心理治療。


作者 馬修 約翰史東 是個畫家,在這本書當中,他將自身體驗過、很抽象的「憂鬱經驗」變成具體的「黑狗」,讓人更能體會到被憂鬱入侵導致生活混亂,是怎麼一回事。當黑狗出沒在主角的身邊,干擾自己看世界的眼光、與體驗世界的感受。當黑狗無所不在,生活受盡干擾,卻也無法掩飾這巨大而無所遁形的存在。馴服黑狗的過程,則充分展現憂鬱不會消失的特質,唯有找到與之共處的方式,拿回生活的主導權。


當我的家人罹患憂鬱症,那又是怎麼一回事?



憂鬱症影響的往往不只是個案本身,而與個案一起生活的伴侶、子女、父母,都可能因而感覺困擾、不知所措,有時甚至會指責個案帶來家庭的混亂,反而不利於陪伴個案,或是造成個案的另一層壓力。因此幫助憂鬱症個案和家人一起認識憂鬱,我覺得也是疾病復原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這本書是由「你的心是否也住著一隻黑狗」的作者-馬修與其伴侶-安絲莉共同編寫創作的,由安絲莉描述(1)如何觀察個案可能出現的憂鬱症狀,(2)當個案拒絕接受協助,照顧者可能感覺挫敗、無助的情緒,(3)分享照顧者可能使用的無效行為或話語,(4)教導照顧者還能說什麼、做什麼,讓個案感覺有幫助。(5)幫助孩子理解大人的憂鬱與他們無關,(6)陪伴家人能找尋有用的資源。最重要的是,(7)提醒照顧者得要做好自我防護措施,才能持續提供個案陪伴,不跟著一起掉入憂鬱的漩渦。我建議兩本書一起閱讀,讓個案和照顧者都知道怎麼一起面對憂鬱,擁抱黑狗。


我相當推薦這本書,尤其是個案是年輕的父、母,通常在很憂鬱的時候,很難告訴孩子,自己怎麼了。這本書從孩子的眼光,看爸爸或媽媽變得很奇怪,並用孩子能懂的語言,解釋憂鬱是怎麼回事,幫助他們理解憂鬱出現在爸媽身上時的現象,而憂鬱症狀也會影響爸媽和孩子的互動,導致親子關係改變。當孩子不理解父母的症狀,很容易將改變歸因到自己身上,適當的釐清,幫助孩子知道疾病產生與自己並沒有絕對的關聯。這能減少孩子在父母憂鬱時感覺到被忽略或受傷的經驗,也可以幫助父母在復原的歷程中,減少自責與對孩子的愧疚感。


以上是我自己閱讀篩選後的推薦書目,較為簡單、易懂,市面上關於認識憂鬱症、以及憂鬱治療、處遇的工具書相當多,讀者若想多認識,鼓勵大家可自行搜尋。



演講邀約請點擊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