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年4月16日 星期日

孩子真的聽懂大人的話嗎?從皮亞傑與艾瑞克森發展理論理解孩子的能力

 



作者:陳姝蓉


他很聰明,都聽得懂....

我覺得他都知道大人在說什麼....

他不這麼做,是故意的,不是不知道怎麼辦....


許多為孩子行為煩惱的父母,常常跟我分享這些想法,一方面,我能理解父母怎麼講,孩子都無法依照自己的期待行動的挫敗感,但另一方面,也在心裡為這些做不出父母想要行為的孩子們抱屈。因為,很多時候,父母所看見孩子的「聽懂」、孩子的「知道」,是一種反射、或者對大人的模仿,而這些言語、行為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可能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孩子,所理解的內涵又有所不同。

因此,本篇文章想要先彙整兩個重要的兒童發展理論,並討論在父母教養的過程中,經常誤解孩子的現象。


兒童發展理論


1.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以孩子年齡階段為區分, 說明每個階段在認知與理解的層面上, 孩子可能會出現的反應, 現象或者需要學習的任務(以下引用影片幫助讀者理解其摘要內容)


2. 艾瑞克森心理發展理論:


與皮亞傑理論不同的是, 艾瑞克森理論著重於孩子在與人互動的經驗, 感受, 心理成熟度, 與社會性發展等各方面的議題, 同樣說明每個階段的發展任務, 學習重點, 若沒有發展成熟可能會遇到甚麼樣的困難等等, 幫助父母理解照顧孩子的重點




兒童發展理論的年齡階段



以下將兩個發展理論以年齡階段做為區隔, 整理每個年齡層的發展重點







如何運用兒童發展理論於教養中



怎麼使用這兩個發展理論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或許是多數家長更在意的。除了先理解理論內容,也需要知道這些理論均由歸納而來,每個孩子可能都存在差異性。若孩子的反應異於理論所述,則需要多觀察,理解孩子為何會有不同的表現,是否僅是特質上的不同,或者環境刺激的差異,也可能是發展速度上的快慢。

理論的說明,主要能幫助父母在心中建立一個架構,了解孩子發展的速度和主要的內涵。比如說,跟兩歲的孩子說:「媽媽出去一下就會回來」,在孩子的認知發展還不具可逆性的時候,即使孩子點點頭,也不代表他真的理解媽媽等一下還會出現,因此在媽媽真的離開之後放聲大哭,也是很正常的反應,而不是聽懂了卻故意哭鬧。

很多時候,越聰明的孩子透過模仿,或觀察大人的反應,來決定自己應該要如何回應,而這樣的做法,常讓大人以為孩子聽懂,每次都會有適切的回答,但情緒反應卻不如大人所預期。像是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喜歡模仿大人穿衣服和走路的動作,看起來很不害羞,也很有自信,然而當要求孩子上台表演的時候,卻又扭扭捏捏,不肯答應?讓父母和老師以為孩子故意耍脾氣,但其實孩子本來就會害羞,只是在模仿的時候,因為有可參考的對象(像是媽媽)而使害羞的感覺減少所致。

觀察與等待,在孩子發展的階段特別重要,理解孩子的行為表現,其背後的意義。若與理論說明的展現不同,重要的也並非矯正,而是繼續好奇與理解這個不同的特質對孩子來說代表甚麼意義? 同時也可以參照孩子的氣質一併了解,找到適合孩子的發展步調,對他們而言才是最適當的陪伴與滋養。

對於孩子而言,能允許他們依照自己的發展步調,而且能被父母理解,不會招致評論時,在無形中就能產生對自己狀態的信心,知道慢一點、或者不一樣,都是沒關係的,於是能慢慢在這個可以嘗試的空間中,內在心智可以長得更好、更強壯一些。


延伸閱讀:人生好難,為什麼大人都不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