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5月27日 星期四

居家隔離中找到自己的Break Time

 

圖片出處:林于雅 諮商心理師 暖心手繪


作者:陳姝蓉


居家上課滿一週了,身為父母的各位,是否感覺有些倦呢?這是我這兩天起床時的心情。但我認真思考,自己已經不算是一個緊迫盯人的母親了,盡量讓孩子自行跟隨學校的課程進度,上課並完成作業。為何還會這麼疲累呢?我覺得,是時間、空間、與人的互動都因為居家隔離而和孩子緊密地在一起,缺乏區隔與個人的界線所導致的心理負荷。


孩子在家時間就是變長了--這是現實!


如果你是全職爸媽,或是本來就是在家工作的家長,或許每天的行程,就是送小孩出門上學後,就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時光,不論是開始料理家務、打掃,或是居家工作。白天時也可能會依照工作進度、時間安排可以有一些喘息的時間。

如果你平常就會離家工作,或許也會有種經驗是,獨自開車、騎車的片刻,常常是放空的好時機。任思緒自由地流動,有時聽自己想聽的音樂、或節目,放空、吸收或學習,都是屬於自己的時間。

但孩子得停課在家時,下課即在家的無縫接軌,對孩子來說,是多出一段不知道幹嘛的接駁時間,對父母來說,則是少掉許多白天沒有孩子的空白時光,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個新的時間表得去重新面對。


接受現況--居家隔離不知道還要多久?


要說爸媽怎麼面對孩子在家的處境,我覺得真的別無他法,就只能接受這個現實。而可能會有人問,這不是一句廢話嗎?接受與不接受,都得隔離。但我想回應的是,沒錯,這聽起來像是一句廢話,但,接受和不接受,確實會相當大程度影響一個人如何從心態上去面對現況。

不想接受現況的人,可能會出現持續追蹤新聞、尋找任何可能回復「正常生活」的線索,如果沒有找到,則容易出現沮喪、哀怨的心情,並且對於眼前所需要做的,煮三餐、洗衣服、打理家務(尤其小孩在家,髒亂得更快),都會有種「多出好多工作」的煩躁感。

比較快接受現況的人,會傾向選擇面對這些每天的日常,重新安排居家生活,今天和孩子搭配的時間感覺卡卡的,無法順利完成自己居家的工作,那麼明天就做一些調整。意思就是面對變動,會採取先應對然後執行現下很流行的「滾動式修正」。

你問我說:「那抱怨一下不行嗎?」,當然可以。我也會抱怨,畢竟人都是會抱怨的,事事無法順心,就會想抱怨。但太多的抱怨,也就是一種煩躁感、焦慮不安的展現,一直沈浸在不舒服、不爽的情緒中,則可能會使人失去思考的能力、無法妥善安排生活。

尤其居家隔離最缺乏的就是找人聊聊來紓解心情,許多上班的媽媽,可能會在中午休息時間,跟同事抱怨一下家裡的屁孩、不體貼的老公、愛碎念的老婆,或是透過投入在工作上而忘記生活中的瑣事,但現在卻沒有這個機會,情緒越累積越多的時候,其實會造成相當程度的心理負擔,不利於往後居家隔離的適應。


給每個人一個小空間吧~


上文提到,有時如果能投注在工作上,或多或少可以轉移處理孩子和家務所帶來的煩躁感。但因應同步上班還要照顧小孩的步調,Work from Home的各位,是否出現過,處理公務的過程中,被孩子闖入的經驗?比如:孩子突然大叫:爸/媽!我的網路不通了~電腦連不上線~我找不到上課的位置....或者是正在視訊會議中,孩子突然亂入,嬉鬧地說他下課了等等。

同一空間中的互相干擾,我覺得是居家隔離過程中,另一個令父母煩躁的。因為1~2兩個孩子同步上線,加上父母在家工作,如果都在會議或課程中,大家都要講話/聽講,其實很容易感覺嘈雜。如果家中能有足夠的房間,一人一間,我覺得是相對好的狀況,以硬體空間做為區隔。

如果沒有足夠的房間,則可能搭配耳機使用,使得彼此不互相影響對方。或者是只聽課的人可以到客餐廳使用公共空間,需要線上會議或討論的則使用隔離的空間,互相搭配。

我會建議父母可以先和孩子們一起討論,隔天的時間表,需要使用獨立空間的、或是這時段需要開會請孩子不要干擾的,都可以預先提出,讓家人互相了解各自的線上行程,或許就可以減少這種不慎闖入的頻率。

有些可能平常不會使用的空間,也可以稍做調整,變成個人使用的小區塊,例如媽媽的梳妝台,清空以後也可以是個小書桌。在沒有書桌的臥房,簡單放個折疊桌,推把椅子,也可以是另一個獨立的空間,雖有不便,至少可在非常時期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方角落。


在家閨密不可少,好友閒聊不斷線


至於人與人的連結,我覺得是每個人生活中都不可或缺的人際支持。不論是父母、小孩,或許可以透過網路連線,與三五好友線上聊聊,這時候想抱怨的就說吧,想吐槽的也可以一吐為快,但如果人際互動本來對你就是個壓力,那也不必勉強自己加入社群。但如果本來就是習慣透過與朋友分享心情的人,就試試新的互動方式,別讓空間隔絕了彼此的連結。

孩子的部分也有人際需求喔,尤其是國中以上的孩子,已經從以家庭為中心,轉為以同儕為中心的發展,每天上學除了學習之外,另一個重點就是有同學可以一起嬉鬧玩耍。因此,如果孩子們的班級或比較親密的同學,經常會在下課後,留在線上聊天打屁,也暫且不要阻止。或許他們彼此吐完悶在家裡的苦水,離線後就比較不會跟爸媽吵架。

當然,維持上述的空間使用概念,家中有需要閒聊的人,就使用一個私密的空間,除非各自覺得被聽見也無所謂,畢竟舒壓就是要輕鬆,硬是要規定誰得開門才能講話,那可能就不容易輕鬆得起來。


父母在家也要打卡下班,喘口氣


以前每每談到全職母親的倦怠感,都會提醒這些媽媽們,要給自己設定下班時間。現在居家隔離期間,每日與孩子緊密相處,我覺得更需要一段屬於父、母自己的休憩時光。

或許可運用平常孩子上課的時間,做自己的事情,依舊安排自己喜歡的休閒方式,例如養花蒔草、運動、或是追劇等等,如果是在家工作者,也可以依照以往上班的行程,如果習慣在下班通勤的時間看書、聽廣播,或許也就在下午,享受一段安靜的時光,讓孩子放風、自己找事做。亦或是睡前留一點時間給自己等等安排。

如果你從不曾幫自己留白,那麼或許可以即刻開始嘗試。因為持續地居家隔離,時間與空間都變得壓迫的情況下,反而更需要有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間。不是父母、不是夫妻、也不需要回應老闆或同事的線上需求,就是一個人。回到自己身上,關注一下自己的感受,這段時間自己的心情。因為生活的變動,本來就需要沈靜的時空,自我覺察並且消化情緒,但是一直在不同角色裡,往往會忽略了自己真實的感受。

疫情來勢洶洶,目前不確定需要多久能夠緩和,而你、我能做的,或許就是照顧好自己,維持每一天的運作,就是最好的防疫方式。也祝福你、我,在隔離中的每一天,都能有一方角落、一小片刻,品嚐屬於自己的Break Time。



延伸閱讀:人生好難,大人為什麼都不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