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8月13日 星期五

那顆你一直不想去切的鳳梨....



 Copyright: brozova


作者:陳姝蓉



這是個很奇怪的標題,但腦海中一直浮現這個句子。

我自己習慣買整顆完整的鳳梨回家自己處理,但有的時候買回家後,又因為忙碌、或者懶、突然又沒那麼想吃....甚至,只是不想去切它,而沒有動手。

你有過處理鳳梨的經驗嗎?市售切好的鳳梨,水果攤商通常會握著尾部的葉片,先切掉頭部,大塊地把皮給削掉,最後切掉葉子,留下漂亮光滑的鳳梨果肉。由於鳳梨表皮有一些稜目(凹點的部分),如果削得不夠深,就會影響口感。這意味著,其他更表層但可以吃的部分,也會一起被丟棄。買回家處理,通常可以比較細緻的處理掉稜目,保留好吃的果肉,這卻費時費工。

前陣子,照例買了一顆鳳梨,但可能原本就已經成熟,每次走進廚房都隱隱聞到鳳梨發酵的味道,我就會告訴自己:「該切鳳梨了」。但不知道為何,遲遲沒有動手,就這樣,過了好幾天,我終於排除萬難(到底有多難?!)走進廚房,切開這顆散發鳳梨味許久的它....

果不其然,它爛了! 從頭部的腐爛,流出陣陣湯汁,接近葉片的部分,雖然沒壞,但也發出發酵的酒味,不是那麼新鮮了。只好認份地把整顆鳳梨丟進回收桶。悻悻然地洗手、離開廚房。


你心中是否也有一顆不想去切的鳳梨呢?


有些事情,細膩地處理,好像可以得到更好的結果。但細膩,有時會讓人連結到需要耗費心力,也就會產生阻抗。有時,想到要面對一個可能已經走樣或變化的處境、或者一段關係,也會讓人想要逃避。這就像是那顆發酵的鳳梨,隱隱約約知道,這個味道已經散發著「可能壞掉」的訊息,但一直不去碰,好像就不用面對那「腐爛」的結果。

但你不知道那壞了嗎?我覺得有趣的是,當我還沒切開那顆鳳梨之前,一直有種想像,壞掉的可能只是一小部分,甚至只是過熟而已,還不到腐爛。

是的,我覺得這就是許多人一直不想去碰一個感覺已經變質的狀態、處境、或關係,是因為想保留那想像中的美好可能,至少好像還有機會,保持一個不好不壞的工作、不以為自己已經失敗的局面、感覺好像還有愛的親密關係,如果真的去談了、去碰了、去面對了,會不會這個想像中就要幻滅的。

但反過來想,如果不談、不碰、不面對,正在變質的狀態、處境或關係,就會繼續保持原狀嗎?也不會。人和植物、動物一樣,是有機的、變動的,即使是想法、感受或情緒,都在不自覺當中,滾動變化著。


有時一直不切鳳梨是以為它不會壞~


我覺得今天自己好像是水果攤商的代言人XD。但重點真的不是鳳梨,而是忽略鳳梨正在逐漸腐敗,那個想轉身走開的心理狀態。

上面提到的好像是一種逃避,想透過不去接觸,保有一種美好的狀態。但一直感覺鳳梨不會腐壞,或者腐壞的速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快,又是另一種對於「改變」沒有意識的狀態。

很多時候,父母會說:「我的孩子上了國中/高中之後就「突然」變壞了!一定是交到壞朋友」。也有些伴侶面對自己另一半外遇的時候會說:「他/她在家裡都好好的,怎麼會在外面有了另一個人?」

這其實是因為,許多人常以為人與人的關係、一個人的思考或成長,會停留在某一種狀態,如果幸福,就會一直這樣下去,如果不幸,好像也沒有改變的契機。卻忽略了持續的觀察、接觸以促進對自己與他人,保持一種在當下時空的理解。

忽略時空差異對情境、個人和關係所帶來的影響,就常常會有上述那樣「突然」變壞的錯愕經驗,但時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就像是文章開頭的圖片,青澀的番茄,經過時間空氣和養分的孕育之後,就會熟成。但如果過程遭受蟲害、乾旱或水患,則有可能長不大、或者腐壞了。

面對情境或關係,如果一直沒有把時空的因素放在心上,可能每天度日,不會刻意花時間去關心、理解、留意周遭的環境是否發生了一些變化、自己的行動是否要隨之調整,或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言行和情緒有些不同,伴侶和自己的互動是否漸行漸遠,沒有留意情境或關係的內涵正在質變。


切開與面對


逃避情境或是無意識地忽略時空的變化,當然可以不需要立刻面對一些讓人難受的處境,就像不用切開那個腐壞的鳳梨,然後意識到自己沒掌握好鳳梨熟成的時間,錯過了可以新鮮享用的片刻,許多的錯誤好像浮現眼前,得要面對自己的不足、錯失或者感嘆。

但如果在發現錯誤的時候,就即時切開鳳梨,或許還是腐壞的一小部分,但卻有機會留下還沒爛透的,或是學會放了這些時間,大概壞了多少,作為下次的參考。

切,與不切,你的選擇又會是什麼呢?



防疫分享:居家隔離中找到自己的Break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