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難相處,是多數父母常有的印象。但為什麼他們這麼難相處呢?多數父母也都有種搞不清楚的感覺,大多以「叛逆」、「變得不乖」來定義這種難相處的經驗....
這個專題裡面,彙整數篇與青少年發展議題、身心狀態、與學習相關的文章,幫助父母們從不同面向,理解自己家中,正在長大的青少年們!
如何陪伴青少年?
青少年已經不像兒童期那樣,需要父母跟前跟後地照料他們的生活,一直想要往外跑的同時,不等於他們不再需要父母,而是他們開始想要有更多自己的空間,為自己的獨立做準備。然而,父母如何能保持一種「在,但不粘膩」的關係?既要讓孩子知道,你回頭我就在這兒,給孩子有種安心的感覺,又要面對自己看著孩子漸漸遠離的失落感,這並不容易。分享幾篇從歌曲和影片中,所體會到的「陪伴」。
青少年的發展困難
看待各個年齡階段的「困難」,都會建議從「發展」的觀點看起。因為每個人都會經歷「長大」的過程,但當中如果長得不好、遇到一些卡關的地方,就會使發展停滯,因此,這些表面上的「問題」其實是青少年表達「我需要幫忙」的訊號。
一夜之間被沖走的青春--談「瀑布」中親子角色的反轉(人本教育札記396期)
從「美國女孩」看見青少年的叛逆吶喊,其實是在呼喚父母以愛來涵容(人本教育札記392期)
青少年的性心理發展與需求
情竇初開的青少年,如何認識自己身體的變化,與情緒的起伏,看到另一個讓自己臉紅心跳的人又是怎麼回事?每個父母都是從青少年轉大人而來,此時不妨回想一下自己的青春片刻,是怎麼度過的~但,別忘記,孩子可能會跟你有不一樣的經驗,這時反而是交流的好機會喔!
用繪本與影片跟青少年「談性說愛」
青少年自我探索
青春期發展的另一個重點是「自我認同」,開始思考,我是誰、我為什麼要做這些事?以及我歸屬於哪裡?這一類的問題都會是青少年階段很常出現在他們小腦袋裡的念頭~~而表現在外的,常常是許多耍笨、犯傻的行動,但就在這樣的失敗中,一次又一次地確認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常規篇
以下四篇在「學齡期教養專題」也曾出現過。畢竟,教養是長期抗戰,許多習慣越小養成越好。但若你還沒有讀過相關的文章,從青少年開始也並不晚,透過合理的討論,與孩子一起建立有共識的生活常規,對於未來孩子獨立之後的自律能力也是相當重要的基礎。